2015/11/9

2015 印花樂露營會


終於實現和大家一起去露營的心願了!
自從喜歡上戶外活動、喜歡露營之後,就好希望可以帶著公司裡的同事們一起去露營,讓大家也看到我眼中的大自然、美好的戶外世界,也才能體會,我為什麼會將自己對戶外的愛融入自家的設計中。
但帶著一眾沒有戶外經驗的女孩子到戶外去露營...這念頭想來簡直是瘋狂;而果然在第一時間提出後,就遭到質疑與反對。「沒有裝備...」、「有很多蟲...」 、「很累...」由於長期待在都市裡的生活,讓大家對戶外充滿誤解與恐懼,因此更堅定我一定要想辦法讓這次的活動成行的決心。

但這些問題也不能忽視,確實若準備不周,一群人貿然前往戶外活動,很容易就會演變成一場災難。因此行前我和另外兩位創業夥伴經歷無數討論,最後決定將這次的出遊結合員工訓練,在公司裡成立籌備小組、並讓公司裡的成員每個人都分配到工作,讓大家齊力把活動完成。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大家自然會為了瞭解活動內容,而主動去做功課、並從中思考如何做好準備、如何進行團隊合作...
事實上,今年印花樂的團隊變大了,公司也開始變得有些規模,漸漸地我們也體會到一般中小企業在組織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包括:同事間的熟悉度、內部溝通、品牌認同...等等,為團隊舉辦一場有目標的員訓活動,應是勢在必行的。
剛好我自己這兩年對露營有點心得,另一方面,正好看見在埔里顏氏牧場舉辦的「松鼠市集」,是相當適合我們公司前去觀摩學習的活動,所以活動雛型就正式定調,週五到顏氏牧場附近露營、週六大家就一起去參加市集吧!


2015/10/24

新竹五峰左岸涼山營地 / 曬柿餅的季節


本來那天是打定主意要去新竹的司馬庫斯露營的,同行的朋友去過一次,就念念不忘高海拔露營的忘卻塵囂感,因此我們一直計劃著要一同前往。
但上去司馬庫斯的道路是眾所皆知的艱險,天候條件一有不佳就絕對無法上去。預定出發的那天,我們很沮喪地看著陰鬱飄雨的天空,心知這回要放棄司馬庫斯了;而今年大概也和司馬庫斯無緣了吧,冬天快來了...對我們這種嬌生慣養的平地人而言,冬天的高海拔露營大概還是無法鼓起勇氣去挑戰。
不過既然已經整裝待發,即使明知週末假期營區往往一位難求,我們還是抱著希望打電話到每個我們有興趣的營區。幸好打了第三通電話,位於五峰的「左岸涼山」營區就回覆了我們:「只剩一個位置喔!」「沒問題,我們只有一頂帳篷。」


左岸涼山的海拔不算高,約850~900公尺,但也足以令我們產生上山露營的興奮感。平地的天氣姑且陰涼飄雨,山上更是霧氣濕重,但幸好雨勢不大,讓我們可以順利搭起帳篷。

但山裡的夜暮很快就披了下來,方才搭好帳棚,看看手錶也才下午四點多,天色就渲染成濃重的暗灰紫色,很快地營區的黃色路燈亮了起來,在雨霧中望過去,好像在霧灰森林裡的一顆顆低矮月亮,頗有詩意。於是我們決定放下手邊工作,帶著相機到附近走走。

2015/10/7

上海,好久不見!簡單生活節參展記行(下)



簡單生活節參展的三天中,我們最在意的,當然還是自家品牌的介紹與市場觀察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原先以為應該會需要花不少解說功夫,讓民眾了解我們的創作,但沒想到印花樂的產品非常受到喜愛,其中也有不少人表示來台灣的時候就注意過我們的品牌,甚或也有曾經從網路上訂購的經驗。
其實會來參加簡單生活節的民眾,除了上海本地人,還包括來自大陸各地的民眾;黑龍江、貴州、廣州、武漢... 都是好像以前只在地理課本上才會看見的地名。當地人就這樣從中國四處趕來參加這場文藝青年盛會。
我們有很深刻的感覺是,在中國這些對於藝文訊息感興趣的民眾,對於「台灣」的文化消息是相當注意、甚至可說是嚮往的,無論是音樂、藝術、商店、人物...幾乎都能毫無距離地與他們討論起來,可以輕鬆地和他們聊起松菸、聊起誠品、甚至是聊起大稻埕...,聊更多的,連電影、旅行、手帳的製作...等等,都能開啟話題,但彼此又保有某種微妙的文化差異和對對方的想像。向他們介紹品牌來自台灣的生活創作靈感,也幾乎都能立刻被認同與喜愛,除了開心之餘,也不斷刺激我去思考,藝術與文化,確實是能帶來撫平隔閡的溫柔能量...

參展工作太累了,只能一直吃一直吃來補充能量...
上海工人大合照

上海,好久不見!簡單生活節參展記行(上)


距離前次到訪上海,間隔了將近五年的時間。
以前的工作必須經常往返中國大陸的主要城市,那段時間累積了許多我對中國人事物的瞭解...坦白說在那麼年輕的時候,能有這種兩岸交流的工作經驗確實非常難得,也幫助我快速成長。
離開了那份工作後,也就幾乎不再有什麼機會讓我前往中國;只是偶爾還是會關心,那個正在經歷劇烈變遷的地方,事隔多年,如今不知又改變了多少。
今年適逢台灣的簡單生活節團隊將第二次到上海舉辦,這是一場結合音樂表演、品牌市集、生活風格展現...的大型活動,我的品牌此次也受邀前往設立一個市集攤位。
由於我們也正考慮開始接觸中國市場,因此趁著這次的活動,能夠親自、近距離地和中國民眾互動,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生活觀點...等,是個很棒的機會。


2015/9/27

婚禮之後立刻去露營...高美溼地、百萬夜景營地


高美溼地雖然是個熱門景點,但我卻從來沒去過,正好趁著中秋連假、下台中參加同事婚禮的機會,決定當天就以婚禮風格帶著裝備去濕地看夕陽,然後當晚就在附近露營。
由於高美溼地附近並沒有露營地,於是我在地圖上看了好久,盤算著濕地往台中各營地、以及隔天返回台北的時間後,決定前往「中華民國農會休閒綜合農牧場」,這個聽起來雖然不太浪漫,但充分享有地利之便的露營地。
我們在台中結束婚宴,帶著飽足的肚子和一身華服,在Costco買了盒沙拉和白酒、再繞去「巴蕾麵包」買了全台中最好吃的法國麵包,可以說是露營以來最精簡的食物內容,立刻驅車前往高美溼地。

今年中秋假期的前兩日,天氣晴朗地驚人;我們一路向西,朝著即將沉下的午後烈日前進。接近濕地沿海時,瑰麗橘紅的鵝蛋夕陽已經落到了濕地沿線風車的頂端了,但我們還被困在前往濕地的連假車陣中,只能從建築物間的縫隙瞥見幾縷餘暉。
眼看著應該是無法走到海邊去,我們毅然決然將車子打個彎,往鄉間小道鑽去;遠遠地望著那片蒼茫濕地、風車剪影和在雲縫間忽隱忽現逐漸隱沒的夕陽即可。
本來就是偷婚禮午宴後的一點空檔,看到什麼都值得。

2015/8/31

南方澳,潮濕、緩慢又寧靜


為了享有一個「悠閒、無所事事」的大學室友姊妹淘假期,於是我們選擇來到南方澳;兩天一夜,哪裡也不去,被司機大哥問起我們行程怎安排?還亂不好意思地支支吾吾照實回答:「都沒有耶,就在南方澳...」我們可以明白司機大哥的驚訝,畢竟這裡是個花半天時間就可以巡禮完畢的小漁村。
我們住在一間雅痞風格、也是讓我們這種外地文青有安全感的旅店裡,慢慢地吃、慢慢地聊天、慢慢地散步到海邊。
南方澳唯一一條大路沿著走,就能看盡村子的全貌。在港邊群聚的海鮮餐廳、香火鼎盛的小廟,路上來往的行人一眼就能分辨誰是在地人、誰是觀光客。很快地我們就發現這裡幾乎是個只有老人和外籍漁工的小漁港,有著繁華落盡的寧靜與落寞。大半居民討海維生,這幾天海象不佳,漁船都停泊在港口裡緊挨著,沒有魚貨交易的熱鬧景象可看,倒是可以看見村子平日的生活樣貌。
漁工們看似以船為家,三三兩兩在船上晾衣服、煮東西;偶爾遇見有人在裝飾未下水的新船,或是聚在一起勤奮地補破網。
空氣中飄盪著充沛的水氣與漁港的特殊鹹腥味,眼前所見的每個景象都像幅暗色渲染的水彩畫,主色調是生鏽鋼鐵與港埠剛毅的濃灰棕色,但卻又有著海水藍綠的清爽跳色。整體氛圍陰鬱,靜謐而迷人。

2015/8/8

On the Street... Singapore. 街頭遊走新加坡:多元文化vs自身文化

(續前篇:On the Street... Singapore. 街頭遊走新加坡:阿拉伯、小印度

「來新加坡的話,建議我買什麼回去當伴手禮好呢?」待在新加坡的幾天我幾乎逢人便問。
「嗯...榴槤吧?」
「你在跟我開玩笑嗎?那帶不回去。」妙的是幾乎大家都會提議榴槤。
「那我就不知道了...綠蛋糕吧?」其中有人提議,難得引起周邊的人們附和。
「綠蛋糕?那是什麼?」
「用班蘭葉做的蛋糕,很香,在新加坡很有名的,我明天買來讓你們嘗嘗,喜歡再買...畢竟那一個也不便宜。」
隔天我們吃到了眾人一致推薦的Bengawansolo綠蛋糕,確實是頗為美味,簡單的戚風蛋糕體,吃來有股特別的草香氣... 但坦白說這樣口感的蛋糕在台灣也不少見,值得特地這樣帶回去嗎?我頗為猶豫。

像這樣的疑惑,在新加坡期間,其實從來不曾停過。


在我的旅行習慣裡,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想找出當地的獨特文化,從那個地方的土地長出來的、無可取代的東西,然後我會下意識地和自己平常所身處的環境做對照:這和台灣有什麼不同呢?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向這種發展呢?
因為在自己平常的創作裡,必須不斷地思考自身定位、找到自我的文化價值,所以這樣的思考方式已經成為我衡量事物的一種習慣。

但來到新加坡,這個多元文化共同組成的國家,我卻驚訝地發現,找不到新加坡的在地文化!

在新加坡,我可以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買到世界各地的東西、走在路上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但當我認真想找尋「新加坡的東西」時,我卻發現我找不到——當然,那些印有魚尾獅(Merlion)的馬克杯和鑰匙圈不算。

我到每個地方都有闖逛小巷弄的習慣,越有深度的城市,巷弄越是精彩。


但即使來到以富有藝文特色的聞名的中峇魯(Tiong Bahru)一帶,異國風情的酒吧、咖啡館、麵包店、書店... 是有的,但若要挖掘新加坡特色,就不免要失望。
走到商店裡,看見不少質感和設計均佳的商品,期待這是屬於當地設計師的作品,但往往是店主從世界各地帶回的東西;我會刻意問:「哪些是新加坡設計師的創作呢?」店員大概很少直接被問這個問題,總是會環顧店裡一圈,或者搖頭,或者指指我在上一間店即看過的東西。
也許,這個國家還太年輕,它由多元文化而組成,但還來不及生根、交融,還來不及思考自我土地的意義,還來不及長出屬於自己的新加坡文化。

2015/8/7

On the Street... Singapore. 街頭遊走新加坡:阿拉伯、小印度

(續前篇:On the Street... Singapore. 街頭遊走新加坡:人造城市

若要問我這次在新加坡待的幾天裡,最喜歡什麼地方,那無疑是住宿附近的阿拉伯區(Arab Quarter)吧!
由於下午的時間大部份都要工作,因此可以自由探索的時間大概就只有上午和晚間;阿拉伯區離自己的住宿地「武吉士(Bugis)」相當近,走路即可到達,因此去了好幾回。


新加坡的當地文化大抵是由四種文化組成:馬來、華人、印度...還有阿拉伯/回教文化,再加上身為一個國際轉運站,街上往來是絡繹不絕的各國人種,整體而言是個文化印象相當多元混合的地方。
但住個幾日之後,漸漸就會感覺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彼此之間與其說是「融合」,其實是更趨近於一種「並存」的狀態。基本上無論是階級、職業、活動地區、生活方式...,不同文化間表現出的是涇渭分明的態度,特別是在宗教信仰上的感受最為深刻。
「不同的族群之間會通婚嗎?」我好奇問當地朋友。
「幾乎不會...主要是因為宗教信仰不一樣吧,很難這樣生活在一起。」朋友是華人,撇撇頭否定這個可能性。


的確,為了滿足不同文化間的信仰需求,新加坡街頭的宗教場所眾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阿拉伯區的蘇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
回教堂就位在阿拉伯區外圍的大馬路邊,碩大的金色圓頂獨樹一格,莊嚴華麗的氣勢令人無法忽略。我曾想鼓起勇氣走進回教堂裡一探究竟,但四周往來的幾乎都是當地回教徒,女性多數圍著長袍與頭紗,令我感受到自己的突兀而打了退堂鼓,甘於在四周繞走從外圍欣賞它的美。
傍晚時分,回教堂裡就會開始用擴音器廣播祈禱文,整個阿拉伯區都清晰可聞,我們有兩個夜晚就坐在這裡的餐廳裡,一邊聽著祈禱文,一邊吃晚餐。必須提醒自己正身處新加坡,否則便會掉進對一千零一夜的綺麗想像裡。


2015/7/25

On the Street... Singapore. 街頭遊走新加坡:人造城市

前陣子接到一個特別的邀請,台北市觀光局為了到星馬推廣台北旅遊,設定了以藝文活動為主軸的推廣計畫,找來四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組成觀光使節團,分別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舉辦旅遊推廣活動。
我的品牌也受邀到新加坡當地進行印花工作坊,同時為了做點當地的市場調查,於是我答應了親自前往新加坡的邀請。
除了白天的工作之外,其他時間我們可以自行在新加坡遊覽。下榻的飯店和工作地點都在武吉士區(Bugis),是個熱鬧的市中心;附近的阿拉伯區和小印度區,因為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吸引我大部分的時間流連於此。

Red Dot Design Museum Singapore 紅點設計博物館,亞洲唯一分館在新加坡
在來到新加坡之前,其實對這裡並無太多想像,「整潔、國際化、律法嚴明」大概就是一直以來對這裡的印象描述。實際來到這裡,過往的印象都得到證實,但也有許多出乎意料的觀察與收穫。最大的體會,竟是對於「人工化」一詞在這裡的實踐程度感到印象深刻。走在新加坡街頭,感覺其實和台北非常像,同樣充斥著現代化的高樓、商場,新舊建築共處,人車川流不息;但和台北相較之下,這裡更像個家世良好、舉止得宜的表親。

新加坡是個很年輕的國家,我們今年來到這裡適逢新加坡建國五十週年,到處懸掛著國旗,晚上還有戰鬥機飛過城市上空和高空煙火,舉行國慶預演。

2015/7/5

日月潭,獨木舟小試身手


回頭瀏覽照片才發現,今年夏天真的是多了很多水上活動的經驗。
最近有機會去了南投日月潭一遊;本來對於日月潭的興致不大,雖說對外國人來說是個台灣知名景點,然而正因為如此,一直以來我總想像這裡如今應是人滿為患,優美盡失,也許是個不值得遊歷的地方...
但沒想到,真正來到日月潭本地,才算見識到即使是在高度商業開發的情況下,日月潭仍舊散發著充滿靈氣的美麗。潭面非常廣闊,水面碧綠,四周環山,若是清晨來到此地,光是想像薄霧輕煙籠罩潭面的黎明風景,就覺得那景象必定美得醉人——也許下回應該要來這裡露營,好好見識潭面不同時刻的變化。

這麼想來,過去住在潭中的邵族,就算認為自己住在有神居住的地方也不為過吧...

2015/6/16

海灘野營,晨光瑜伽


自從開始露營後,就一直很想挑戰看看離原始生活更近的「野營」,就是在非人工營區、於天地間找塊容身一宿之處紮營,露宿在蒼穹之下。
野營的挑戰難度對我來說確實頗高,別的不說,光是「不能洗澡」這件事情,就會讓我猶豫半天...冬天還好,但夏天到來,一天到晚渾身黏呼呼真是不舒服。同時還要考慮到沒有電、沒有雨棚、沒有管理員...這些在現代露營區裡所受到的妥善照顧,野營可一點都享受不到。
但那種拋開團體規範、更隨心所欲、更為原始、更貼近自然天地的自由感受,卻是唯有野營才能體會...因此讓我嚮往不已。

今年夏天來臨後,開始變得常跑三芝、石門一帶的海邊,發現一處頗為適合野營的海灘,附近還有一處照料得頗為整潔的公共廁所,清潔的水源不是問題,且離市區不算太遠,應該是個適合跨進野營門檻的入門場地吧?於是開始計劃著我的第一次野營。

某個週休二日,我和夥伴備妥齊全裝備後,就出發前往三芝海邊,那個令人心心念念的秘密基地。
接近傍晚的時候才到達,因為傍晚的遊客漸少,比較不會引來好奇份子的詢問;且夏天傍晚的氣候比較舒適,搭營可是很耗費體力的,傍晚至少涼快點。


2015/6/7

單車,落日,漁人碼頭


雖然住在臺北,但除了模糊的童年郊遊印象外,對位於淡水的熱門觀光景點「漁人碼頭」可說認識貧脊。
但入夏以來因為常往海邊跑,即使不是真的下水親近海灘,也常往北海岸的公路奔去——因此突然對「漁人碼頭」產生了興趣。
「越近的地方越不想去。」大概是這種在地人對於在地觀光景點的消極抗拒心態,對於多數觀光客津津樂道的台北知名景點,仔細想來自己還真的是不怎麼熟悉。

但自從發現騎單車遊北海岸是個好主意後,看待一些知名景點的心態就開始產生變化了;「漁人碼頭」就是其中一個適合作為北海岸單車行的停留點。

2015/6/1

[山Girl看電影] 薩爾加多的凝視 THE SALT OF THE EARTH

山坡土地荒蕪了,可以再造森林、進行復育嗎?
人的心靈生病了,如何重建希望、重新發揮人性的價值?


最近去看了電影「薩爾加多的凝視」,由溫德斯(Wim Wenders)與薩爾加多之子Juliano Ribeiro Salgado共同執導、以記錄片手法詮釋攝影師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的作品與人生觀。
會放在Blog上特別推薦,是因為這部電影意外地對於自然環境、山林保育,乃至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有著深刻而動人的著墨(超越一開始對電影的想像),並且,呈現的手法極富詩意、充滿藝術性。


薩爾加多的攝影作品絕美恢宏,而溫德斯的電影語言卻是乾淨而凝練;影片的敘事節奏非常簡單,乍看之下僅是一張又一張的照片,搭配薩爾加多的旁白,描述著他的人生遊歷與觀察。但他的閱歷與凝視片段如此豐富,在我看來早已超越一個人所能吸收、思考與承受的範圍,他只能將之壓縮為一張又一張扁平畫面,留待觀者自行體會。
但在溫德斯的導演之下,一張張扁平畫面開始呈現出「窗」的意義,在薩爾加多多數時候宛如呢喃的滔滔話語中,他所體驗的世界,就從一扇又一扇的窗外,如浪潮般湧來,我們在銀幕前只能不斷被潮水拍打、被淘洗、被沖刷;我們以為只是在看著一介攝影師的照片與經歷,殊不知卻是在承受透過他所揭示的、我們以為與我們無關的廣大世界——
那包含人的世界,以及沒有人的世界。

2015/5/13

藻礁,是四五月的一段北海岸短詩


一開始是先注意到了老梅石槽,無論如何都想趁著四五月——據說是老梅石槽一年當中最魔幻的時刻前往探索。根據印象,值此春末時節,冬季裡猛烈吹襲北海岸的東北季風已歇,海水溫暖、氣候宜人,岸邊的石槽於是開始蔓生綠色海藻,形成一片欣欣向榮的綠海岸場景;直到時序入夏,陽光漸轉熾烈,海藻終會因為過度曝曬而消失。
只願意在一年裡最溫柔的季節生長,只肯在島嶼最北端的海陸交界處搖曳,只在春末勃發燦綠,即完成一生使命——北海岸礁岩上的海藻,展現生命的方式何其纖細、浪漫又神秘,說什麼都讓人想一探究竟。

於是我和朋友約定,今年春末,就走一趟北海岸追尋綠藻的影像吧!

2015/5/5

Organik Party有機派對, 一年一度的音樂朝聖



一年當中只有兩天一夜,這個地方遺世獨立,依山、傍海,
聚集了一群熱愛自然、音樂與自由的人們,
在沙灘上、或者草坡上露營,或僅是以天為幕、以地為床;
DJ在舞台上發揮藝術性盡情混音,全天候放送充滿靈性節奏的音樂創作;
人們在舞池裡搖擺、在淺灘上嬉戲、或登上山坡沈思望遠;
喝酒、抽菸、或者擁抱,
感受純粹的音樂穿透身體所帶來的狂喜,
這是Organik Party有機派對,這裏是花蓮牛山呼庭。

2015/4/6

春天半野營:坪林黑龍潭露營社+灣潭古道 #正好遇上天狗食月(下)

續前篇:春天半野營:坪林黑龍潭露營社+灣潭古道 #正好遇上天狗食月(上)


黑龍潭露營社裡頭有條小路可以直接通向灣潭古道,非常便利,而且營區的拔營規定十分貼心,直到我們走完步道回來再拔營都沒關係。
於是我們安心地循著老闆娘的指示,朝灣潭古道走去。

這是一條全程約四公里多的山林古道,若從黑龍潭露營社出發,會先經過一小段約八百公尺的山林小徑通往張家莊(這是最靠近灣潭古道的露營地),灣潭古道的入口就位在張家莊的上方。

由於上個月剛從京都走了山林步道回來,所以腦中還留存著鮮明的日本山林印象:冷而乾燥、筆直參天的樹木、淺淡的森林色調...重回台灣山林後,以往所熟悉的亞熱帶山林印象——潮濕的植物與泥土氣息、活力旺盛宛如爭相生長的樹幹與藤蔓、大片的蕨類、深厚的落葉層——身在其中,益發鮮明地感受到屬於亞熱帶島嶼山林的蓬勃生命特色。

2015/4/4

春天半野營:坪林黑龍潭露營社+灣潭古道 #正好遇上天狗食月(上)

去年(2014)十月開始露營到現在經過了大約半年,累積的經驗與裝備幾乎都是為了秋冬露營所需。
這一次和夥伴相約在清明連假出發露營,一邊計畫著行程、一邊突然意識到:「咦,這是不是春夏到來的第一場露營呢?」想起半年來陸續備齊的羽絨睡袋、焚火台、毛毯...那些秋冬物品好像可以收起來了——也就是說,該為春夏露營做準備了!
雖然還有點摸不著頭緒,但趁這四月初的明媚春日,天氣還不算太熱、蚊蟲還不算太多...這些我們想得到的戶外大敵,還沒開始真正發威前,我們先暖暖身適應一下春夏的戶外吧。


一直以來考量營地的首要條件,都希望盡量靠近台北、且周邊最好還有步道可健行,這樣車程不會太久,還能藉由露營定點延伸遊玩範圍。
這次我們來到坪林的「黑龍潭露營社」,這是一處位於充滿森林感的營地,周圍還有條「灣潭古道」,簡直完美契合我們對露營旅行的期待。
由於過去幾次經驗都選擇了規劃良好、人工設施完善的營區——木棧板、水泥磚、電力、路燈...甚至是遮雨棚,以及高品質的衛浴,這些設施幾乎成了現在的熱門營地必備條件,客人們都被照顧得很好,但身在其中,總覺得還是有股渴望,想要更貼近自然、更貼近天地...也許,我們下次可挑戰「野營」看看吧!
提出這樣的想法後,我和夥伴經常討論,野營前該做什麼樣的準備...正好,這次搜尋資料瀏覽到黑龍潭露營社,大量保留山林地形、樹林、以及營地裡流過的灣潭溪...看來相當具有野營風味,深深吸引我們,「也許可以在這裡嘗試看看半野營的方式。」我們思索著,於是撥了電話訂營位,但——
「你們人來就好,這裡很大,不用訂位啦!」沒想到得到這麼海派的回覆。究竟是有多大呢,竟然有如此自信;出發前,好奇心開始凝聚。

2015/3/29

京都生活感:Homemade Brunch 好好在家吃早餐


做哪些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有生活感?我想,自己做早餐肯定會是其中一個選項吧。

今年春天的關西旅行,由於接近櫻花季,房間並不好訂;大阪住宿點搜尋了十處以上,才終於在「東橫inn船場東」勉強訂到房間(真是不能小看旺季住宿)。但搜尋京都住宿時,竟意外幸運地訂到本來就很希望住住看的IVY短租公寓
IVY的定位為連續租住兩晚以上、長期甚至可租住一年的公寓,並非一般旅館,提供了像「套房」出租般的設施,如廚房、吸塵器...等,但相對地就沒有旅館的服務;商務出差、或是家庭旅遊的旅客可能不太合適,但卻相當適合想要體驗「當地生活感」的背包客或兩人以下的旅客;另外,IVY也提供腳踏車租借——
沒有電梯的公寓、廚房、加上單車,以IVY為家的京都三日,我們自以為宛如當地居民般地生活著。
京都連鎖超市Fresco

IVY在京都有好幾個地點,這次我們住到了交通便利的五条(GOJYO)IVY,從京都車站走路約二十分鐘可達,附近有華美的西本願寺,頂樓還可看見京都塔。
我們這趟旅行將步調放得很慢,可能也是旅伴的關係吧,以往我獨自一人的旅行總是充滿「考察」氣氛,幾乎都是以「做功課」為前提,採集所到城市每一項有幫助的資料,設計商店、品牌觀察、DM蒐集... 「像工作的旅行。」朋友曾經下過註解。
但這次的旅伴是個到哪裡都像在自己的城市生活般的人,逛超市、賴床,做早餐...
和她一起旅行,步調倒是因此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