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靈生病了,如何重建希望、重新發揮人性的價值?
最近去看了電影「薩爾加多的凝視」,由溫德斯(Wim Wenders)與薩爾加多之子Juliano Ribeiro Salgado共同執導、以記錄片手法詮釋攝影師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的作品與人生觀。
會放在Blog上特別推薦,是因為這部電影意外地對於自然環境、山林保育,乃至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有著深刻而動人的著墨(超越一開始對電影的想像),並且,呈現的手法極富詩意、充滿藝術性。
薩爾加多的攝影作品絕美恢宏,而溫德斯的電影語言卻是乾淨而凝練;影片的敘事節奏非常簡單,乍看之下僅是一張又一張的照片,搭配薩爾加多的旁白,描述著他的人生遊歷與觀察。但他的閱歷與凝視片段如此豐富,在我看來早已超越一個人所能吸收、思考與承受的範圍,他只能將之壓縮為一張又一張扁平畫面,留待觀者自行體會。
但在溫德斯的導演之下,一張張扁平畫面開始呈現出「窗」的意義,在薩爾加多多數時候宛如呢喃的滔滔話語中,他所體驗的世界,就從一扇又一扇的窗外,如浪潮般湧來,我們在銀幕前只能不斷被潮水拍打、被淘洗、被沖刷;我們以為只是在看著一介攝影師的照片與經歷,殊不知卻是在承受透過他所揭示的、我們以為與我們無關的廣大世界——
那包含人的世界,以及沒有人的世界。
薩爾加多前半生以「人性」為題材進行遊歷拍攝——巴西礦坑中,如煉獄圖般,為了慾望而在深淵中工作不歇的淘金者,或是各國勞工群像,或是海珊在波灣戰爭結束後燒毀五百座油田的瘋狂景象,引發各國消防員徒勞無功的救援行動,乃至新幾內亞饑餓難民的深刻絕望...
見識了如此多因「人」而構築的、無邊無際的人性苦難世界後,薩爾加多坦言他的心靈生病了。而身為觀眾,在一連串絕望、瘋狂、痛苦影像的連續轟炸後,我們也不禁感到疲憊,因此頗能感同身受薩爾加多所言的「生病」所為何來。
既然「人」的世界引發痛苦,於是他開始將目光轉向沒有人的世界,或說,沒有人類文明痕跡的世界。
所以我們開始看到他拍攝自然、拍攝生態、拍攝動物,拍攝地球在沒有人類「文明」介入的角落,生生不息的原始面貌。他在這個階段其實也拍攝人,但他選擇以叢林部落原住民做為切入點,我覺得更近似拍攝「『與地球上其他動物無異』、真真實實的『人』這種動物」,本來生存的樣子。
而觀眾也跟著薩爾加多望向自然的凝視,跟著被撫平對於電影前半段所受到的人性轟炸與無邊詰問。
我特別喜歡電影中所埋的另一條副線,關於薩爾加多的巴西老家,原來有一片山坡地,在他的童年記憶中,森林蓊鬱,牛羊豐美;但後來因為濫墾濫伐、過度放牧,土地貧脊得只剩一片黃沙。
當他流亡海外多年,重返巴西後,便決定著手復育老家的森林;一天種植一點樹苗,一批活了,再種一批... 這個耐心復育山林的過程,穿插出現在電影中,隨著薩爾加多的遊歷與心境轉移,森林一點一滴改變了荒蕪樣貌。
到了電影尾聲,只見薩爾加多、這樣一個看遍世界的安詳老人,獨自坐在水聲潺潺、霧氣繚繞的翠美森林中,凝視著樹葉緩緩落在跟前。
而他做的結論也非常簡單:他只想用行動證明,土地是可以復育的。
對照他只能觀看一切發生、幾乎無能為力改變的人類世界,一片森林的復原,相較之下踏實許多。
回家後看了很多影評,很意外地,竟然看見不少人以「攝影師除了拍照外還做了什麼」的角度,批評薩爾加多除了以近似「獵奇」的態度拍攝了許多美麗卻空洞的畫面外,對世界所發生的事毫無反思,也批評溫德斯的執導徒有崇敬,缺乏對話,令人失望。(尤為甚者請參考李威儀這篇『溫德斯的凝視怎麼了?』)
我能明白這些影評的論述脈絡,但在本片中,我卻以為正是因為薩爾加多身體力行所經驗的世界,已遠超過一個人所能行動與負荷的範圍,相較於最讓他(或人類自身)深感無能為力的世界,重新在家裡找回一座森林,竟是一項確實可行的計畫,於是他決定行動。
我們都以自己無能為力作為理由,放棄改變世界的任何行動;我相信薩爾加多正是洞悉了這層普遍人性(也包含對自己的提問),於是他試著去改變。並在行動過後,簡簡單單地做了「改變可成真」的驗證。
所以,如果我們面對一系列照片只能稱讚畫面美麗、只能內心嘆息三聲、只能反思過後哀嘆無奈,卻在視線離開這些畫面後不起身做任何事,我們該責難的不是照片,而是毫無做為的自己。
向您致敬,分享得太好了。
回覆刪除謝謝你,好久以前的文章,竟然還有人會逛過來.. 呵!讓我又想重看一次這部電影了
刪除Me too.
回覆刪除好文章永遠觸動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