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生活節參展的三天中,我們最在意的,當然還是自家品牌的介紹與市場觀察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原先以為應該會需要花不少解說功夫,讓民眾了解我們的創作,但沒想到印花樂的產品非常受到喜愛,其中也有不少人表示來台灣的時候就注意過我們的品牌,甚或也有曾經從網路上訂購的經驗。
其實會來參加簡單生活節的民眾,除了上海本地人,還包括來自大陸各地的民眾;黑龍江、貴州、廣州、武漢... 都是好像以前只在地理課本上才會看見的地名。當地人就這樣從中國四處趕來參加這場文藝青年盛會。
我們有很深刻的感覺是,在中國這些對於藝文訊息感興趣的民眾,對於「台灣」的文化消息是相當注意、甚至可說是嚮往的,無論是音樂、藝術、商店、人物...幾乎都能毫無距離地與他們討論起來,可以輕鬆地和他們聊起松菸、聊起誠品、甚至是聊起大稻埕...,聊更多的,連電影、旅行、手帳的製作...等等,都能開啟話題,但彼此又保有某種微妙的文化差異和對對方的想像。向他們介紹品牌來自台灣的生活創作靈感,也幾乎都能立刻被認同與喜愛,除了開心之餘,也不斷刺激我去思考,藝術與文化,確實是能帶來撫平隔閡的溫柔能量...
參展工作太累了,只能一直吃一直吃來補充能量... |
上海工人大合照 |
工作之餘,只能用零碎的時間在上海遛噠半日,我選擇重遊田子坊。
其實上海許多會被提出的藝文景點包括:新天地、M50、田子坊、1933、長樂路...我大多已造訪過,這幾年偶爾再聽到這些地方的消息,似乎總聽說和數年前沒有什麼改變。其實過去的造訪經驗多是不錯的,我很喜歡上海的一些老街景、舊建築,這些地方或多或少和往日時光都有些關聯,所以環境氛圍我都滿喜歡的,但就是真正的內容少了點。
所以我也想親自再去看看,關於上海這些理應滋長文化的場所,是否有些改變。
但去了田子坊,只是更加失望。這回是第三次前往,變得比前兩次都商業而無聊,老街坊還是一樣迷人、梧桐也依舊美麗,但藝廊、有特色的商店、小店...都變得更少了。倒不如鑽小巷看看上海本地巷弄街景來得有趣。
雖然不意外,但還是令人不免失望。
坦白說,這回再訪上海,我發現街道變乾淨了、與陌生人接觸的感覺也比以前更安心,整個城市的標語都在鼓勵大家「做個文明人」,要愛清潔、守秩序、有禮貌...可以感覺出來整個城市正在強化內在修養的企圖心。
但「文化」,畢竟不是一蹴可幾的。當生活的養分不足、滋長創意的環境不夠、文化的積累不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長出健康的創新果實。所有的事情都能被快速提升,唯有文化,是那麼珍貴、又那麼緩慢、那麼孤獨地兀自生成。急不來,也遮掩不得。
回頭想想,台灣這些年,確實已經累積出了一些很珍貴的東西,這些東西如果我們不往外看、到處走,是感覺不出來的。
而「比較」,絕對不是為了自我滿足,而是要讓我們透過換位價值的審視,更堅定自己的信心,明白自己做了什麼,而我們,要繼續往哪裡走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