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篇:On the Street... Singapore. 街頭遊走新加坡:人造城市)
若要問我這次在新加坡待的幾天裡,最喜歡什麼地方,那無疑是住宿附近的阿拉伯區(Arab Quarter)吧!
由於下午的時間大部份都要工作,因此可以自由探索的時間大概就只有上午和晚間;阿拉伯區離自己的住宿地「武吉士(Bugis)」相當近,走路即可到達,因此去了好幾回。
新加坡的當地文化大抵是由四種文化組成:馬來、華人、印度...還有阿拉伯/回教文化,再加上身為一個國際轉運站,街上往來是絡繹不絕的各國人種,整體而言是個文化印象相當多元混合的地方。
但住個幾日之後,漸漸就會感覺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彼此之間與其說是「融合」,其實是更趨近於一種「並存」的狀態。基本上無論是階級、職業、活動地區、生活方式...,不同文化間表現出的是涇渭分明的態度,特別是在宗教信仰上的感受最為深刻。
「不同的族群之間會通婚嗎?」我好奇問當地朋友。
「幾乎不會...主要是因為宗教信仰不一樣吧,很難這樣生活在一起。」朋友是華人,撇撇頭否定這個可能性。
的確,為了滿足不同文化間的信仰需求,新加坡街頭的宗教場所眾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阿拉伯區的蘇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
回教堂就位在阿拉伯區外圍的大馬路邊,碩大的金色圓頂獨樹一格,莊嚴華麗的氣勢令人無法忽略。我曾想鼓起勇氣走進回教堂裡一探究竟,但四周往來的幾乎都是當地回教徒,女性多數圍著長袍與頭紗,令我感受到自己的突兀而打了退堂鼓,甘於在四周繞走從外圍欣賞它的美。
傍晚時分,回教堂裡就會開始用擴音器廣播祈禱文,整個阿拉伯區都清晰可聞,我們有兩個夜晚就坐在這裡的餐廳裡,一邊聽著祈禱文,一邊吃晚餐。必須提醒自己正身處新加坡,否則便會掉進對一千零一夜的綺麗想像裡。
阿拉伯區周邊的街道也深得我心,這裏的房子都是矮矮小小的兩三層樓建築,混合南洋、中華、西方殖民風格,以及回教文化的特殊裝飾風味,色彩柔和而豐富。白天的巷弄裡都是各種小店,時髦的選品店、服裝店、酒吧、咖啡店... 最喜歡一間充滿神祕而迷人阿拉伯色彩的香水店「Jamal Kazura Aromatica」,整間店內漆成深邃的暗棕色,架上擺滿晶瑩透亮的香水瓶,彷彿暗夜中的星光閃爍;店裡有一位膚色黝黑、睫毛長得像扇子、長髮隨性綁在身後的美麗男子,想必是調香師吧,他赤著腳在店裡俐落走動,以一種漫不經心的方式招呼我自己隨意欣賞。我好想請他幫我調瓶香水,但礙於時間,只能挑選一個特別精緻的瓶子,帶回台灣當作送人的禮物。
如果下次還有什麼理由要讓我再到新加坡來一次,這間香水店,還有我那無法被滿足的調香遺憾,絕對是重要的驅動力之一。
夜晚的阿拉伯區氣氛更是醉人,酒吧、餐廳、水煙店...都將桌椅擺到騎樓或街上,人們成群坐在暗色的街道愉快享受夜晚的南洋微風,不遠處的回教堂屋頂在夜色中反射出魔幻金光,水煙香氣伴隨人們的歡快笑語飄蕩在空氣中,夜晚的阿拉伯區有著像絲綢一般的氣氛,神秘地折疊在新加坡市區一隅。
離開這裡走回市區的大馬路其實也只需短短十幾分鐘,恍如隔世。
緊鄰阿拉伯區的,還有個小印度區(Little India),同樣也是文化色彩極為濃厚的地方;和阿拉伯區類似的小樓房殖民建築樣式,但裝飾風情完全不同,小印度的裝飾風格極度色彩濃烈、絢麗浮誇,並充斥著便宜卻用心的裝飾物,比方說一串串的彩色剪紙。
街頭氣氛擁擠、混亂,卻也顯現出更為蓬勃的庶民生機。街頭的各種氣味強烈,花卉、香料、蔬菜、體味... 人們席地而坐,魚貫而行,乍看之下很符合自己對於印度的想像——但仔細一看,卻又能從諸多細節看出這裡的印度風情絕對是新加坡式的,街頭景觀再怎麼混亂,柏油路絕對平整,地上仍不見紙屑果皮,路邊還是到處設置巨大垃圾桶,建築外牆乾乾淨淨,沒有塗鴉也幾無污漬,管線仍是收得整整齊齊...
就算我從沒去過真正的印度,但也想像的到,真正的印度,和這裡一定是相當不同的吧。
(接續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