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7

上海,好久不見!簡單生活節參展記行(上)


距離前次到訪上海,間隔了將近五年的時間。
以前的工作必須經常往返中國大陸的主要城市,那段時間累積了許多我對中國人事物的瞭解...坦白說在那麼年輕的時候,能有這種兩岸交流的工作經驗確實非常難得,也幫助我快速成長。
離開了那份工作後,也就幾乎不再有什麼機會讓我前往中國;只是偶爾還是會關心,那個正在經歷劇烈變遷的地方,事隔多年,如今不知又改變了多少。
今年適逢台灣的簡單生活節團隊將第二次到上海舉辦,這是一場結合音樂表演、品牌市集、生活風格展現...的大型活動,我的品牌此次也受邀前往設立一個市集攤位。
由於我們也正考慮開始接觸中國市場,因此趁著這次的活動,能夠親自、近距離地和中國民眾互動,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生活觀點...等,是個很棒的機會。



然而出國參展談何容易;像我們這樣的品牌若要到國外參加消費型展覽,那事前的打包和整理功夫絕對是一項浩大工程——
攤位的陳列除了風格展現外,最重要的就是考慮到陳列道具的體積和重量,所有的道具都要能夠收合、裝進行李箱,真的帶不過去的,只能在當地購買,但也要考量到當地購買的便利性和事後的處置。
商品的準備更是學問,因為沒有辦法補貨,所以商品必須帶得齊全,但重量也不能太重,否則運費相當驚人;因此選品的精準度就很重要,並且不斷地進行秤重、增刪、包裝...的過程。
這兩大項工作佔去事前準備的最大時間,其他就是零碎用品、個人物品的打包。
每次出國參展,打包功夫、應變能力和體力就是最重要的三個能力;更不要說是龐大的成本支出,交通費、人員差旅費... 但即使是面對這樣的壓力,有機會還是希望能將品牌帶往更遠的地方。每次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往前走。


上海簡單生活節的展會連續三天,場地規模也遠比在台北使用的「華山文創園區」大得多,容納人數自然是相當驚人。
今年簡單生活節在上海舉辦第二屆,事前在和主辦單位聊著各種籌備工作的辛苦,最令人感到吃力的難題之一就在於行銷吧...畢竟上海(更不要說是整個中國)真的太大、資訊太多了,活動訊息要傳播出去非常困難,即使海撒了在我們看來已經相當高的行銷預算,投入上海這個訊息量爆炸的大都會,幾乎還是不見成效。
幸好,活動的定位很清楚,以台灣當代流行音樂文化、結合「自造者(maker)」的生活品味,在台灣被稱之為「文青」、在大陸被稱之為「小清新」的族群為目標,表演者的「文藝」傾向較強,以台灣為主、包含中國、甚至是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小野麗莎和Macy Grey簡直令人驚喜),除了音樂表演、還有名人的座談、分享書房等活動...,品味明確帶來強烈的凝聚力。


「你們怎麼知道這個活動的呢?」我們有機會便會和客人聊起。
「因為李宗盛是召集人啊 / 在李宗盛的微博上看到...」很多人衝著李宗盛來。
連續三天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待在自己的攤位上,附近只有一個室內舞台「街聲舞台」,另外三個較大的舞台都在遙遠的戶外。但光是在街聲舞台的表演,也讓我對於「音樂/表演/文化」跨越藩籬、滲透人心的傳播力感受深刻。

當我看到熟悉的台灣藝人包括張震、金士傑、劉若英、張震嶽...在台上或者侃侃而談、或者音樂表演,而台下的中國觀眾都專心一致地投入、聆聽、吸收...尤其是當街聲舞台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場,張震嶽在現場爆滿的觀眾期待裡一連演出了多首包括「愛我別走」、「分手吧」...等,我從學生時期就瑯瑯上口的歌,竟然現場的中國觀眾也幾乎全都跟的上,尤其當他唱到「小星星」領著全場觀眾一起大合唱出阿美族古調...那個時刻我覺得很動人,無論人與人之間在現實上有多少隔閡、誤解、或差距,音樂和文化永遠都能穿透這些迷障,滲透進人心最純真的感動和喜悅,也讓我們看清,彼此的本質其實沒有那麼不同。
另一方面,對於原來所不熟悉的中國歌手,我發現自己也能進入到他們的音樂裡,聽著同樣以華語歌唱,卻與台灣為背景所滋長出的音樂情懷、氣氛、心境...全然不同。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會被「生活」所深深影響,台灣和中國兩地不同的生活樣貌,因此造就出不同的文化面貌。


續下篇:上海,好久不見!簡單生活節參展記行(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