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年的旅行目的性其實都很明確,只想去看看各地設計與生活的關係,也可以說我有個大體模糊卻目標明確的採集計畫,我正在做某種屬於自己的設計與社會觀察紀錄。
所有的設計都和人們的生活有關,一個地方的設計是社會現象具體而微的濃縮反映;要徹底了解一個地方的設計,就要同時觀察它的社會。
這是我在每一次旅行前的大膽假設,而每一場旅行就是求證的過程;
而這次的曼谷之旅,我比預期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印證。
登上讓我腿軟的鄭王廟後,曼谷舊城區風景令人屏息。 |
在前兩篇觀察報告中,我都有稍微提到關於曼谷「舊城區」的這個部分;所謂「舊城區」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或稱呼,直接用「曼谷/舊城區」的關鍵字上網查也查不出所以然。但它所指的區域主要是曼谷西區、昭披耶河(Chao Phraya River)沿河一帶,自古是皇宮、寺廟群聚的老曼谷市中心,但隨著都市發展、商業中心漸往東移,相對於大家所較熟知的曼谷新市區,這邊就成了「舊城區」。
關於曼谷舊城區,除了世界背包客群聚的「考山路(Khao San Rd.)」、和著名的大皇宮、鄭王廟等景點會被以簡短的介紹、草草放在曼谷旅遊書的倒數兩三頁之外,在台灣幾乎找不到相關中文資料。
大皇宮、玉佛寺是遊覽曼谷舊城區首要之地。 |
鄭王廟,可以讓遊客以接近攀岩的姿態爬上去看風景;一邊攀爬腦中一邊閃過無數人生走馬燈... |
但既然如此,我又是如何得知有關這區的旅遊資訊呢?
這要說到一個奇妙的緣份;
今年剛在青田街開張不久的獨立書店「Zeelandia Bookshop」,這是一間旅遊主題書店,書店主人是個性格獨立、人生經歷頗為奇特的女生。書店開張不久我就曾經光顧過,還在那裡買到一張南天書局出版的古地圖;剛好就在我決定曼谷行不久後,就看到書店主人也剛從曼谷一人旅行回來,於是我就前往書店想請教她一些資訊。
在旅遊書店裡和老闆討論旅行計畫,對一趟旅行來說這應該是個有意思的開始。
我說我這趟去想多看點關於文化、或藝術設計的東西,老闆於是向我力薦一定要去舊城區看看:「那裡有很多老房子,到處都是咖啡店、藝廊,還有我住的那間民宿非常棒...」她說的是「Baan Dinso」,一間殖民風格建築的可愛民宿;老闆非常重視旅行中「住」的品質,這也影響了我後來行程規劃的一環。她還主動借給我一份上次從曼谷帶回來的Nancy Chandler出版的地圖--而就是這份地圖,成為我此行曼谷最重要的指南。
「Nancy Chandler's MAP of BANGKOK」是泰國的旅遊出版社所出版的地圖,這是一份充滿個人見解、卻非常詳細的手繪地圖;有趣的是,這份地圖主要的介紹範圍就是在我所謂的「舊城區」,昭披耶河一帶的豐富資訊,Nancy Chadler卻介紹它是「Central Bangkok」,和在台灣旅遊書上會定義的曼谷「市中心」位置差滿多的...所以我說這是她充滿「個人見解」的一張地圖。
但這卻剛好是我需要的;Nancy Chandler(想像中,如果她是一個人的話)顯然也很愛在小巷中探索、喜歡文化行旅,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看仔細就會發現許多的書店、藝廊、市集...當然也有好餐廳、酒館。
因為Zeelandia的緣份、和這份地圖的指引,這趟旅行一開始就讓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曼谷。
Zeelandia的老闆十分推薦「Baan Dinso」這間位在舊城區、考山路附近的民宿,上網一查果然也深受它的殖民建築與乾淨簡約的氣質吸引;於是再多用一些關鍵字「舊城/殖民風格/設計」查詢,竟然在一篇CNN Travel上介紹的Bangkok 20 greatest hotels住宿推薦上,發現更令我一見傾心的Phranakorn Nornlen。
「殖民風格」建築吸引我的原因,在於那總是說不清的東西方並存風格、深沈的歷史情懷、還有那種歷經滄桑終歸平淡的歲月之味;不過有趣的是,泰國在近代史上是東南亞唯一倖存於被殖民命運的國家,卻也是英法列強在東南亞領土爭奪的緩衝之地,因此得以在殖民風潮席捲東南亞之時,既保持獨立之姿,又不得不開始向世界敞開大門。然而這個「不得不」竟然成為泰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契機。
我的曼谷單人房、單人床 |
歐洲、泰國與鄰近的中國之間,在近代史上有各種錯綜複雜的交流(或說侵略與被侵略)關係,但也因此在這裡處處留下文化融合的痕跡,大量的殖民風格建築便在此時誕生。
Phranakorn Nornlen就是位在一棟充滿歷史味道的建築裡;民宿主人是一對夫婦,他們經營民宿的核心思想就是將「環保、自然、和諧生活、藝術...結合傳統建築」這樣的精神處處實現在民宿的每個角落;整棟民宿每一面牆壁都是彩色壁畫、有空間的地方就有植物、每一份餐點的食材都是有機作物(很有可能是他們自家種植或是契作),他們甚至自己做香氛產品、防蚊液等。
以前我對旅行住宿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乾淨、該有的都有、交通便利即可,但來過Phranakorn Nornlen後,我才深深體會一個好的住宿地點對一趟旅行來說有多麼必要--尤其是一人旅行的時候。
旅行其實會很累,但當晚上回到一個如此充滿能量的旅館,有許多事可做絕不無聊(可以好好用餐、可以上頂樓的Garden Bar、可以寫明信片...),真的會讓人有種徹底掏空、滌淨的感覺。「Slow Life」是這間民宿非常重要的信念,他們寄來的每一封信件結語,一定是「Slow Life,」;他們也徹底執行Slow life的精神在民宿裡。
我的另一個感覺是民宿主人的旅遊經驗十分豐富,他完全知道一個累翻的旅人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晚上一回去在Lobby就有三種冰茶等著你自行取用、房間裡有直覺式隨拉即聽的Muji壁掛音響...最棒的是還有晾衣架,真的,每次旅行晾衣服都令我超困擾,看到房間裡竟然有晾衣架,我覺得這就是民宿主人旅遊經驗豐富的實證!所有的實用細節面面俱到,沒有任何東西讓人有瑣碎多餘的感覺。
在曼谷可以遇見這樣高水準的民宿,也讓我再次感受到泰國這些閱歷豐富的中產階級,其在民間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真的是非常強大。
但話說回來,Phranakorn Nornlen我覺得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曼谷舊城區的縮影;
殖民風格老建築,整個舊城區其實到處都是,且多的是建築主體保存良好、內部的營業項目卻是充分與時代接軌的店鋪。原來泰國政府從二十年前開始就有意保存舊城區的風貌,已透過政府力量立法保護、不能任意拆遷,並出資修復翻新,內部的營業項目還要經過政府審查許可。再加上泰國民間原來就有「shophouse(住商混合、前店後居)」這樣的生活型態,租金一直以來相當平穩甚至是低廉(有可能是平抑房價的結果),因此祖傳小生意可以繼續、近年加入的新型態商家則融入其中。
除了各有風味的餐廳、小酒館外,我這次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間「Passport Bookstore」,以旅遊為主題、販賣英泰文書籍的獨立書店;有三位藝術家女生共同經營的「Moka Cafe」(咖啡竟然真的很好喝!),店裡以她們的創作來佈置;還有愛上泰國的日本人開的「Lofty Bamboo」,專售泰國的公平交易商品。
而走出這些新型態商店後,你又可以隨意在路口買到小攤販的橘子汁、看見當地人做著日常工作、或獻花禮佛...
Slow Life,慢慢生活,用心生活,但不是矯揉做作,而是一切都融合地恰到好處,就是自然而然在此發生。
不禁讓我重新開始思考近年經常自詡「慢活之島、文創之國、設計之都...」的台灣,我們真的slow life嗎...
除了商店和必去的寺廟,我這次還造訪了兩個值得一提的地方;一個是位在大皇宮正對面的席帕空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一個是以數位互動科技呈現泰國歷史的「暹邏博物館(http://www.museumsiam.org/home.php)」。
席帕空大學是個規模不大、卻精緻可愛的學校,校園主體也是殖民風格建築;我去的當天剛好是學生畢業典禮散場之後,學生很少,校園藝廊裡正在展出各系的畢業展。美術系、建築系、視覺設計系... 看著這些頗有熟悉感的系名,感覺格外親切。不少泰國新銳設計師、藝術家,都來自這裡吧... 想到這幾日在曼谷所看見的那些優秀的年輕創作者和作品,不禁對這地方油然而升一股好感。
在走廊遇見兩個坐在地上一邊削鉛筆、一邊認真討論作品的女孩子,我這個觀光客只敢小心翼翼從旁邊走過;儘管她們好像完全沒發現我的存在。
暹邏博物館離玉佛寺不遠,規模有點像是我們的台北當代藝術館,也是位在一棟老建築裡,但裡面的東西可一點都不老;整個展館用各種數位互動裝置來講解泰國歷史,而且非常不落俗套,比方說在一個講解戰爭的區塊,就設了一座砲台遊戲機,讓遊客可以親手體驗砲擊...一邊了解歷史。整個館走一圈,娛樂性、教育性都達到了...
還是不禁要問,泰國人,你們為什麼可以?
也許因為我目前工作、生活緊密相連著迪化街,台北的老城區,因此這趟在曼谷舊城區的感慨特別深;台北的老城區有諸多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來到曼谷後,頗有一番體會,但這又是另一篇文章了。
Chakri Mahaprasad Hall,最著名的殖民風格建築,歐式主體、泰式屋頂 |
以前我對旅行住宿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乾淨、該有的都有、交通便利即可,但來過Phranakorn Nornlen後,我才深深體會一個好的住宿地點對一趟旅行來說有多麼必要--尤其是一人旅行的時候。
旅行其實會很累,但當晚上回到一個如此充滿能量的旅館,有許多事可做絕不無聊(可以好好用餐、可以上頂樓的Garden Bar、可以寫明信片...),真的會讓人有種徹底掏空、滌淨的感覺。「Slow Life」是這間民宿非常重要的信念,他們寄來的每一封信件結語,一定是「Slow Life,」;他們也徹底執行Slow life的精神在民宿裡。
我的另一個感覺是民宿主人的旅遊經驗十分豐富,他完全知道一個累翻的旅人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晚上一回去在Lobby就有三種冰茶等著你自行取用、房間裡有直覺式隨拉即聽的Muji壁掛音響...最棒的是還有晾衣架,真的,每次旅行晾衣服都令我超困擾,看到房間裡竟然有晾衣架,我覺得這就是民宿主人旅遊經驗豐富的實證!所有的實用細節面面俱到,沒有任何東西讓人有瑣碎多餘的感覺。
在曼谷可以遇見這樣高水準的民宿,也讓我再次感受到泰國這些閱歷豐富的中產階級,其在民間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真的是非常強大。
令人愉悅的民宿sky garden bar |
但話說回來,Phranakorn Nornlen我覺得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曼谷舊城區的縮影;
殖民風格老建築,整個舊城區其實到處都是,且多的是建築主體保存良好、內部的營業項目卻是充分與時代接軌的店鋪。原來泰國政府從二十年前開始就有意保存舊城區的風貌,已透過政府力量立法保護、不能任意拆遷,並出資修復翻新,內部的營業項目還要經過政府審查許可。再加上泰國民間原來就有「shophouse(住商混合、前店後居)」這樣的生活型態,租金一直以來相當平穩甚至是低廉(有可能是平抑房價的結果),因此祖傳小生意可以繼續、近年加入的新型態商家則融入其中。
除了各有風味的餐廳、小酒館外,我這次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間「Passport Bookstore」,以旅遊為主題、販賣英泰文書籍的獨立書店;有三位藝術家女生共同經營的「Moka Cafe」(咖啡竟然真的很好喝!),店裡以她們的創作來佈置;還有愛上泰國的日本人開的「Lofty Bamboo」,專售泰國的公平交易商品。
而走出這些新型態商店後,你又可以隨意在路口買到小攤販的橘子汁、看見當地人做著日常工作、或獻花禮佛...
小店大驚喜,Passport Bookstore |
路邊的賣花阿婆 |
Slow Life,慢慢生活,用心生活,但不是矯揉做作,而是一切都融合地恰到好處,就是自然而然在此發生。
不禁讓我重新開始思考近年經常自詡「慢活之島、文創之國、設計之都...」的台灣,我們真的slow life嗎...
除了商店和必去的寺廟,我這次還造訪了兩個值得一提的地方;一個是位在大皇宮正對面的席帕空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一個是以數位互動科技呈現泰國歷史的「暹邏博物館(http://www.museumsiam.org/home.php)」。
席帕空大學是個規模不大、卻精緻可愛的學校,校園主體也是殖民風格建築;我去的當天剛好是學生畢業典禮散場之後,學生很少,校園藝廊裡正在展出各系的畢業展。美術系、建築系、視覺設計系... 看著這些頗有熟悉感的系名,感覺格外親切。不少泰國新銳設計師、藝術家,都來自這裡吧... 想到這幾日在曼谷所看見的那些優秀的年輕創作者和作品,不禁對這地方油然而升一股好感。
席帕空大學走廊,學校的牆是鵝黃色的可愛到不行 |
到處亂貼版畫海報果然是藝大學生的行為 |
暹邏博物館離玉佛寺不遠,規模有點像是我們的台北當代藝術館,也是位在一棟老建築裡,但裡面的東西可一點都不老;整個展館用各種數位互動裝置來講解泰國歷史,而且非常不落俗套,比方說在一個講解戰爭的區塊,就設了一座砲台遊戲機,讓遊客可以親手體驗砲擊...一邊了解歷史。整個館走一圈,娛樂性、教育性都達到了...
這超好玩但我分數好低十分丟臉 |
還是不禁要問,泰國人,你們為什麼可以?
也許因為我目前工作、生活緊密相連著迪化街,台北的老城區,因此這趟在曼谷舊城區的感慨特別深;台北的老城區有諸多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來到曼谷後,頗有一番體會,但這又是另一篇文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