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2014→15 跨年環島露營行動:準備

大概從25歲以後就對普天同慶的跨年活動失去興趣,連續好幾年都待在家裡,以一種好吃好睡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
2014這一年,因為種種原因開始學習走向戶外,單車、露營、步道...也幸運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探索。所以決定在這個特別的假期裡,快速地環島一圈;帶上花俏的裝備、半生不熟的經驗、以及充足的精神與體力,上路了!

上路前準備:
對台灣海岸線的大致了解、搶營位與旅館床位的運氣、各種兼具維生與風格功能的道具,以及一本鼓舞人心的讀物ex.《On the Road在路上》

很多人好奇我開始走出戶外的契機是什麼,真要說起來應該有兩個原因;近幾年每年四月都會去參加smoke machine主辦的「有機花蓮戶外音樂祭」,在花蓮牛山呼庭的一處小海灘,和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熱愛戶外派對的朋友,搭起帳棚、過著兩天一夜被音樂、山、與海環繞包圍的生活。頭兩年我們搭帳棚的態度和方式說起來有點隨便,只求能過夜就好;但最近這一次,我們借了一頂朋友的好帳棚(因為租不到主辦單位提供的),並決定將帳棚搭在一處可以眺望海洋的小坡上,這次看似無心的經驗,卻從此改變我對露營的想法。
一夜狂歡後的隔日清晨,因為帳棚透光性很強,且周圍鳥鳴聲大作,讓我醒得很早,帶著輕微宿醉的混沌腦袋鑽出帳棚,眼前居高臨下的海景卻毫無防備地迎了上來,瞬間沖淡腦內的酒精濃度,我趕緊抓了手機,拍下即使宿醉昏沉、卻仍清楚知道必須把握的一刻--太陽從海面升起,閃閃金光將海與天的藍往外渲染的魔幻時刻。

從那時起我就好想多看看帳棚掀起後的清晨天光。

另一個原因,是受到一位朋友去爬玉山的行動所鼓舞;看似瘦弱的一位女生,卻下定決心去挑戰玉山並平安回來了;雖然後來知道玉山的登山路線算是很成熟的入門路線,但我們平常總是認為自己離開城市便無法生活,根本無從想像原來自己從事戶外活動也能感到安然自在。
於是,這兩項對自我的新發現,成為今後走出戶外的契機。

2014進入2015的跨年假期頗長,足足有四天連假;常結伴露營的朋友提議:「那就一起去露營吧!開車,環島!」
那時剛好正在閱讀經典公路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對這突如其來的公路旅行邀約無法抗拒,決定率性而為。


假期第一天早上我先從台北搭火車出發,到朋友工作地所在的花蓮市會合,開著車到處採購補給品;一口氣要準備三天兩夜的食品和物資,我們仔細對著清單生怕遺漏任何項目。事先在無印良品採買了兩包調理包,打算做為兩日晚餐的主菜,其餘的麵條、米、雞蛋...等搭配食材,可以一邊逛超市一邊隨性決定;這年頭露營也講究餐點的豐富性,可以多方嘗試甚至是平常不會在家裡準備的菜色。為了晚上想升營火取暖,木炭也是必要物資;另外還添購了新的營燈(營燈總是多多益善)、以及不可缺少的紅酒... 準備補給品的過程,絕對是一趟美好的露營之行最有趣的起始步驟,充滿對旅程的生活想像。

2014/10/26

Go out, go CAMPING! 秋天果然最適合露營了

也許是年紀、也許是日常工作的疲憊感使然,走出戶外、親近自然的渴望益發強烈,哪怕只是一片草皮也好,只要置身其中,對於陽光與風的感知都會更為敏銳,並從中深刻地感受到自然帶來的愉悅。
因此當近年的野餐風大為盛行之際,我們也欣然加入這波戶外休閒的潮流之中;也許藉著這股「野餐流行」的風氣,能漸漸改變台灣人、尤其是都市人以往對於空間與休閒的認知,或者改變我們對於室內生活的依賴性。
而經歷過野餐的美好之後,會更進一步貪心地想:如果能多留在戶外一點時間該多好;於是「露營」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野餐之後、更進階的戶外玩耍活動。

2014/10/4

淨灘初體驗

曾經拜讀過吳明益老師的小說「複眼人」,這是一本以台灣與太平洋上一虛構海島為背景的魔幻寫實小說。在小說中透過一道「太平洋垃圾渦流」,串連起整部架構龐大的故事;在太平洋中,有一處海流交會之處,此處的海流速度特別慢、甚至會原地打轉、停滯,因此在各處海洋上漂流的許多人造垃圾,便在此地聚集,日積月累成了一座龐大的垃圾島。
故事的最終,這座島嶼的碎裂,反撲向各地的海岸;台灣做為太平洋中一小小島嶼,也難逃垃圾島的襲擊...
整本書的筆調優美而悲傷,結局保留了許多想像、反省與低迴空間,而我的心中卻產生了巨大的波瀾;書中那座像被詛咒的垃圾島,從此停滯在我心裡的恐懼之海中。
雖然知道現實中並無這座垃圾島,但據作者在書中所言,整個故事靈感確有所本,太平洋中確實存在著一處範圍廣大的「垃圾渦流」--無數細小的塑膠碎片,正漂浮在看似清澈廣袤的海洋裡。
從此我便十分關注海洋污染的議題;因此開始接觸「淨灘」這項活動。
原來其實並不是一個熱愛接觸沙灘和海洋的人;不常到海邊戲水,也不會夏天一到就要往海邊跑。只要經過濱海公路,遠遠地望向大海,便覺滿足了關於「海」的慾望。
但這樣的我,卻因為一本書、和一股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開始關心起海的健康狀況。
「也許可以從『淨灘』這種簡單的活動開始親近海吧...」對於海洋相當不熟悉的我,默默地這樣想著。

2014/6/13

淺嚐曼谷--風格之城四日半觀察報告3

(續前篇:淺嚐曼谷--風格之城四日半觀察報告2
我這幾年的旅行目的性其實都很明確,只想去看看各地設計與生活的關係,也可以說我有個大體模糊卻目標明確的採集計畫,我正在做某種屬於自己的設計與社會觀察紀錄。 
所有的設計都和人們的生活有關,一個地方的設計是社會現象具體而微的濃縮反映;要徹底了解一個地方的設計,就要同時觀察它的社會。 
這是我在每一次旅行前的大膽假設,而每一場旅行就是求證的過程; 
而這次的曼谷之旅,我比預期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印證。

登上讓我腿軟的鄭王廟後,曼谷舊城區風景令人屏息。
//舊城區觀察
在前兩篇觀察報告中,我都有稍微提到關於曼谷「舊城區」的這個部分;所謂「舊城區」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或稱呼,直接用「曼谷/舊城區」的關鍵字上網查也查不出所以然。但它所指的區域主要是曼谷西區、昭披耶河(Chao Phraya River)沿河一帶,自古是皇宮、寺廟群聚的老曼谷市中心,但隨著都市發展、商業中心漸往東移,相對於大家所較熟知的曼谷新市區,這邊就成了「舊城區」。
關於曼谷舊城區,除了世界背包客群聚的「考山路(Khao San Rd.)」、和著名的大皇宮、鄭王廟等景點會被以簡短的介紹、草草放在曼谷旅遊書的倒數兩三頁之外,在台灣幾乎找不到相關中文資料。

2014/6/12

淺嚐曼谷--風格之城四日半觀察報告2


我這幾年的旅行目的性其實都很明確,只想去看看各地設計與生活的關係,也可以說我有個大體模糊卻目標明確的採集計畫,我正在做某種屬於自己的設計與社會觀察紀錄。
所有的設計都和人們的生活有關,一個地方的設計是社會現象具體而微的濃縮反映;要徹底了解一個地方的設計,就要同時觀察它的社會。 
這是我在每一次旅行前的大膽假設,而每一場旅行就是求證的過程;
而這次的曼谷之旅,我比預期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印證。


//政治觀察
對一座設計之城的觀察,怎麼會看到政治面向去?我自己也始料未及,但關於這部份此行真的是有很深的體會...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至今仍有皇室的存在,泰皇對人民影響力極為深遠,在曼谷路邊到處可見泰皇的肖像與裝飾的花環;因為皇室的存在而保存了泰國歷史、宗教文化,凝聚泰國人民的向心力,讓他們從根本認同自己的國家;而因為人民對文化的認同,因此直到今日他們仍願意透過自身的生活方式彰顯他們的文化,這不需要多了不起的行動,只要他們每天持續對路邊的小佛像獻花裝飾、持續進佛寺崇敬信仰、持續尊敬他們的皇室,這就是讓傳統文化活著的方式。不需要被敦促或疾呼「我們要保存傳統文化!」,對泰國人不需要,因為文化對他們而言甚至不能算是「傳統」,而是一種「進行式」。
我感覺這是一股很重要的精神力量。
路邊隨處可見裝飾地十分美麗的小佛像


2014/6/11

淺嚐曼谷--風格之城四日半觀察報告1

每年都希望為自己計劃一次遠行;今年一開始便做了決定:一個人前往曼谷。
「一個人?為什麼是曼谷?」
出發之前幾乎每個聽到我這項計畫的人都免不了驚訝,然後眼中開始浮現一絲擔心。其實這個擔心其來有自,因為對於曼谷、或說是泰國的印象,大部分台灣人腦中會浮現的不外乎是人妖秀、便宜按摩、夜生活、還有瘋狂血拚... 總之不算是太正面的印象;但又聽說,曼谷是個設計之都、年年當選亞洲最佳旅遊城市、是外國背包客心中的亞洲旅遊第一站。這兩種形容曼谷的說法都常聽見,但彼此之間卻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性,這讓我對這座城市非常好奇。
另一個原因則有點任性:因為我個人對於日本旅行有點倦怠。請千萬不要誤會,我仍然鍾情日本,但基於某種設計人的無聊叛逆,我覺得當身處的台灣設計圈正處於日本熱的高峰時,反而讓我有點想遠離;但目前的工作狀態也去不了歐洲、美國這麼遠,於是就想到了曼谷。
印象中,這裡也是個歐亞文化融爐、是個國際都市,距離又如此相近... 儘管沒什麼把握,但總之想相信直覺出發一次。

沒想到,這短暫四日半對曼谷的淺嘗即止,卻讓我體驗到這座風格城市極為濃烈鼓動的滋味。

//
我這幾年的旅行目的性其實都很明確,只想去看看各地設計與生活的關係,也可以說我有個大體模糊卻目標明確的採集計畫,我正在做某種屬於自己的設計與社會觀察紀錄。
所有的設計都和人們的生活有關,一個地方的設計是社會現象具體而微的濃縮反映;要徹底了解一個地方的設計,就要同時觀察它的社會。
這是我在每一次旅行前的大膽假設,而每一場旅行就是求證的過程;
而這次的曼谷之旅,我比預期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印證。

//交通觀察
民宿Phranakorn-Nornlen所繪製在牆面的曼谷街道圖
一走出蘇汪那蓬機場(Suvarnabhumi Airport),我便懷著忐忑的心情搭上機場排班的計程車;心情之所以忐忑,是因為我在出發前做的所有功課都在警告旅客:小心曼谷計程車,出了名的不老實,要嘛繞路、要嘛坑錢;但十分幸運地此行倒是一路順遂,也沒遇上傳說中的大塞車。
計程車一路行駛高速公路,因此可以居高臨下地快速建立這座城市給我的第一印象;色彩繽紛、意外地使用了許多的粉色系(後來我對曼谷最深的色彩印象,是某種像被陽光晒過的暖調粉紅色)、高樓與平房夾雜、間或有許多佛寺的金色尖頂點綴其中。
計程車與嘟嘟車是早有耳聞地色彩豐富,但穿梭而行的私家車也多的是從沒見過的色彩。從車窗看進駕駛座,沒想到看到許多西方臉孔在駕車;這裡有這麼多居住在此的外國人嗎?

2014/2/14

在難得一見的東京風雪中找到mina


前陣子去了一趟東京,特地去觀摩2014 Gift Show-全日本最盛大的禮品展-採集資料,順便開開眼界。既然來到東京,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免不了還是要到處看看,讓目不暇給的各種訊息直接衝擊。
但沒想到這趟旅程最難忘的,竟是經歷了一場二十年來最大的暴風雪。
事前完全沒有做關於「雪」的心理準備,就在我們要去minä perhonen朝聖的那一天,東京下起了大雪。
當天的行程安排是早上先到築地市場,然後前往白金台的minä perhonen本店。本來只是因為路線還算順所以這樣安排,事後想一想心裡其實有點慶幸這麼做,因為,設計師皆川明(Minagawa Akira)早年還沒開始設計布料時,就在築地魚市打工過;這段經歷也啟發了minä後來的布料創作靈感:魚鱗、貝殼身上的花紋、水的紋路… 都內化在minä的創作世界裡。
minä所在的白金台,如果天氣晴朗的時候來,應該是個很優美的高級住宅區吧,白金大道上成排高大的銀杏樹,而minä的店就位在曲折有味的小巷裡,附近的小店也看來處處充滿驚喜。
但那一天,雪真的太大太大了,厚厚的銀白糖霜覆蓋住整個白金台,尋找minä的過程也變得辛苦,但在這樣的天氣裡前來、也有屬於這樣的天氣才有的驚喜等著我們…